推荐新闻
座机:0531-83313150
手机: 13964033677
联系人:
Q Q: 1302842311
邮箱: 1302842311@qq.com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丰年大道666号
在江苏滨海近海区域,蓝天碧海下,带有国家电投LOGO的海上风机叶片随风旋舞,将源源不断的电能送进千家万户。鸬鹚在海面上追逐着鱼儿,海鸥在风场上空盘旋,“视察”属于自身个人的领地,渔民在夕阳下收获着一天的快乐,一切都在平淡中展现着和谐之美,这是夕阳下映在黄海上的一幅致美画卷。这里,是国家电投集团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源科技工程”)海上风电的起跑线兆瓦风电场,也是从这里,能源科技工程踏上了向海而兴的转型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电投海上风电专业化建设平台,能源科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在国家电投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历史进程中,积极主动担当作为,立足科学技术创新与智慧融合,瞄准管理能力提升,在海上风电业务领域吹响了转型发展的号角。
早在2018年6月,依照国家电投关于海上风电专业化建设、自主集约化运行、市场化维检的管理模式要求,能源科技工程组建成立了上海御海风力发电分公司,着力推进国家电投海上风电专业化管理能力培育,打造海上风电专业化建设平台。2019年4月,能源科技工程第一批“海风人”开赴第一个建设管理的海上风电工程江苏滨海南H3项目,开展高标准开工的策划与筹备。2020年2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仅用了8个月时间,能源科技工程“海风人”经受住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抢装潮”的双重考验,于2020年10月就完成首批风机并网发电任务,同时在海上风电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标准体系创建、管理工具研发与应用、海上风电工程建设逻辑甄别、施工运维检修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和超强的行动力,用惊人的毅力、速度和科学的举措,踏踏实实地走好了海上风电专业化建设道路上的每一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绿色发展”等一系列要求。致力于变成全球一流清洁能源集成服务商的能源科技工程,全力发展海上风电业务,是践行国家战略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
作为新能源中的“新新能源”,能源科技工程在海上风电领域起步较晚,在专业人才、技术标准、船机装备、施工经验等方面比较薄弱,但“后来者,必居上”!面对海上风电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历史机遇,能源科技工程以“打造海上风电专业化建设平台”为目标,快速启动,加快转型,经过密集的调研洽谈、精细的对标对本,一手抓战略方案制定,一手抓战略布局落地,明确了“三步走”发展的策略目标,快速进入海上风电的发展阶段。
人才是发展之要。经过江苏滨海南H3海上风电项目的“练兵”,能源科技工程的“陆转海”人才建设工程已初步完成。通过“外引内转”双管齐下,一方面从海上风电设备厂商、设计研究院、施工承包商等单位引进技术领军人才、管理骨干、海工相关等紧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依托内部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储备,选拔大量专业管理人才,开展海工相关知识培训,构建了合理的海上风电工程人才梯队,快速打造了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技术型的专家队伍、作业型的骨干队伍、管理型的干部队伍、学者型的科研队伍,在人员数量、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层次、执业资质等方面,已具备海上风电工程总承包实施的力量和能力。
专业化是产业之魂。作为全国标准化5A级企业,能源科技工程以雄厚的专业化底蕴,从一开始就将海上风电业务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目前,已识别法律、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程规范等海上风电有关标准9068个,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海上风电工程建设特点和建设规律,进行制度、程序创新,发布涵盖项目前期开发、设备选型、设计优化、工程建设和调试交付全过程的海上风电工程建设管理标准121个,建立涵盖船机管理、土建、海工、检修等专业的一整套总承包管理标准、制度和技术体系,大幅度提升海上风电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上的水准,在业界形成了较强的产业优势和品牌影响力。
在江苏滨海南H3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次性高标准地下设施完成、一次性高标准土建交付安装、一次性高标准调试并网、一次性高标准移交代保管的“四个一”标准,制定规划、设计、设备、工程、运维、成果“六个一流”指标及技术、智能、建设、运维“四个示范”为施工管控目标,编制发布了海上风电工程标准体系库和涵盖土建、海工、电气三大专业的18套质量工艺示范手册,有效提升了工程建设现场创优意识,为工程创优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海上风电技术管理标准,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广应用到国家电投系统内外,为国内海上风电业务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与陆地相比,海洋复杂多变的地质、气象条件极大地增加了风机吊装及运维检修的难度,尤其在施工阶段,受到风、浪、潮、汐、涌等因素影响,海上风电工程建设面临着严酷的海洋环境挑战。通信困难、作业时间敏感,施工运维风险高、难度大……这些都是能源科技工程每一个海上风电工作者心头的“老大难”。基于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的初衷,能源科技工程在海上风电科技和智慧发展趋势上投入了大量资源,瞄准“世界一流”,在海上风电领域奏出了科技与智慧的最强音。
能源科技工程依托国家电投风电产业创新中心,借助自主研发的“御风系统”及国内领先的电力气象实验室,开发了海洋气象预报系统,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资源普查和建设运维期高分辨率的海上气象和浪涌预报服务,可实现风速、浪高、涌高等多要素预报,较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时间窗口合理安排作业,使整个工期及吊装运维成本最优。随后,一系列科技和智慧化成果相继落地,能源科技工程科研团队把火电安全管理支持系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应用到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中,融合AI人工智能、物联网通信、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了海上风电安全支持系统,不仅能一键完成统计、计算、分析、生成风电安全日志,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提供了高效的指挥调度管理平台,还能对现场实施工程人员24小时全程监督,如果有人员未带安全帽或救生衣等安全劳保用品,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为人员与船舶的高效调度和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手段,为海上风力发电插上智慧的翅膀,让风能行业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之路。
同时,面对海上风电设备厂家分散、点多面广战线长,物资设备制造运输环节多,动态信息收集慢、收集难的问题,能源科技工程“对症下药”,开发了海上风电综合进度管理系统APP,成功应用到滨海南H3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中。“这款APP采用大数据集成化手段,让施工技术人员即使只带手机,也能在海上及时获取分析材料采购到货信息,海上升压站制造、安装进度信息,海缆制造、敷设进度信息等,提前预警分析研判,进而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工程建设阶段的数字化、智慧化管控。”能源科技工程滨海南H3海上风电项目副经理刘忠武介绍道。
作为科学技术创新项目,能源科技工程还自主研发了海上风电建设生产指挥系统,在安全、进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整合海上风电作业需求,拓宽“建设+运维”的全周期管控服务,集成了卫星通信、可视化界面、海上气象预报与分析、进度管理、船机管理、出海人员管理等模块,可实现无限海区网络通信、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施工窗口期分析和预报、进度跟踪和分析、船机位置和航行轨迹跟踪及人员定位和应急救援等功能,已在总承包建设的广东徐闻海上风电项目搭建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插上了“科技与智慧”的双翼。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海上风电正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窗口期,资源竞争程度日趋激烈,为保证0.85元/kwh的上网电价,国内在建和许多核准待建海上风电项目力争在2021年底前全部并网发电,导致施工装备市场紧张和价格持续上涨,形成锁定设备难、租赁价格高、项目成本增加的巨大压力。
作为国家电投集团海上风电专业化建设平台,为抢抓海上风电发展窗口期,助力国家电投集团海上风电业务进入国内第一梯队,迈向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工程注册成立了海上风电安装船的合资公司,购置了国内最领先的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国电投001号”。2020年9月10日,“国电投001号”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在广东阳江南鹏岛南海区域,成功克服风机每一个构件体积大、重量大、安装处于深水区、自然条件很复杂等困难,顺利完成首台风机吊装任务,标志着能源科技工程已具备海上风电工程独立施工能力。
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是配备先进设备的海洋工程船舶,能将风机和基础运输至风电场址,并做定位和安装。“国电投001号”完全针对海上风电安装业务设计,使用先进的MTU柴油发电动力系统、Rolls-Royce全回转舵桨推进系统、DP2级定位系统和“液压插销式”升降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甲板面积大、自航能力强、自升速度快、定位准确及系统可靠性更高等优点。依托国家电投风电产业创新中心,“国电投001号”可形成融海上气象预报分析、安全管理、施工管理、数字化风场管理、船机管理5大职能为一体的海上风电建设专业化平台,实现对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智慧化服务。
与此同时,能源科技工程还与中交航道局、中广核工程公司、广州打捞局和龙源振华等企业广泛寻求战略合作,已成功签订了SAMHO4000浮吊船及IHC-S3000液压锤等核心装备长租合同,锁定了华天龙(4000t)、振华30号(1200t)、华祥龙(1200t)插桩式平台,满足总承包建设项目的进度要求。
同时,能源科技工程自主设计的稳桩平台已于2020年10月13日建造完成,该平台长37米,宽30,高31米(可扩展至50米以上),设有防沉板和浮筒,抱桩器和调节油缸采用全液压系统,可沉桩直径6.5-10米,可实现国内沿海各个海域单桩沉桩高效作业需求。
2020年9月22日,习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的冲锋号和动员令,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的春天将再次到来。
“十三五”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0年底国内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预计800至9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仍将继续保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每年将新增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左右,成为新能源发电新的增长极。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国家电投集团海上风电专业化建设平台,能源科技工程目前承担滨海南H3、如东H4、H7三个委托管理海上风电项目和神泉一、靖海、徐闻三个EPC总承包项目,总容量达175万千瓦。目前,江苏滨海南H3项目进入全容量并网发电的冲刺阶段,如东H4、H7项目已经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首台风机安装好的任务目标,步入施工高峰期,两个项目均开创了国家电投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典范;总承包建设的广东徐闻、神泉海上风电项目也正紧锣密鼓准备首桩施工任务。在江苏、广东两个国内海上风电的“主战场”,能源科技工程“海风人”正用实际行动奋楫起航。
凭借在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管理方面积累的较大优势,能源科技工程通过整合设计、设备、施工等企业能力,已筹备组建成立海上风电维检合资公司,将抓住国家电投滨海北H1风电场出保契机,提前策划维检业务。海上风电业务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重要装备设施资源的稀缺性与重要性,而能源科技工程购置的“国电投001”号就是承接和开展海上风电业务的关键利器,下一步还将继续分步骤地配备相应专用装备设施,成为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和维检的主力军,全力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海上风大浪高,暗流涌动,让多少人望而却步。但向深海挺进,是国家电投能源科技工程海上风电建设者们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蓝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