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电竞竞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江苏宜兴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建设
来源:爱游戏电竞竞猜    发布时间:2024-01-03 14:04:38 浏览量 : 11 次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宜兴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

  《计划》指出,加快建设储能应用示范场景。探索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商业模式落地机制,支持工业园区、大规模的公司建设用户侧独立储能项目。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发展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应用,推进一批光储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和储能电站项目建设,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光伏发电、储能电站协同调度,大力推动储能系统商业化应用。

  高品质建设集群承载区。支持经开区、环科园积极应用新能源、建筑、交通等多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实践,开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率先推进建设“绿电”产业园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支持中环宜兴产业园重点发展太阳能单晶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规划建设宜兴市氢能产业园(宜兴零碳科技产业园),做大氢能相关产业。完善价格、土地、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新能源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等资金支持,重点园区、经济发达镇要大力打造形成一批各具特色新能源产业园。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提升宜兴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速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全市产业体系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制定本行动计划。

  1.综合实力显著地增强。2022年,全市新能源规上企业达到30家,实现营业收入414.4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光伏产业规上企业16家,营业收入379.85亿元,占全市新能源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91.6%;风电产业规上企业1家,营业收入约5.6亿元;核电产业规上企业3家,营业收入15.72亿元;氢能与储能规上企业10家,营业收入13.29亿元。

  2.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速成长。全市营业收入超亿元新能源企业达到21家,中环应材、环晟新能源、环晟光伏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7.67亿元、67.2亿元和117.7亿元,占全行业营业收入比重的63.84%。其中,环晟光伏连续4年叠瓦出货全球第一,进入全球晶硅组件产品前十强,中环应材是单体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制造基地。另外,风电、核电等领域龙头企业持续涌现,华永电机出货量位居全国双馈风力发电机市场前三;宝银公司690核电用U型管被称为“中华核电第一管”。

  3.创新能力不断的提高。我市拥有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15家,建成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14个,包括环晟光伏实验室、江苏省光伏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光伏产业创新平台,国家核电三废处理技术联合研发和试验中心、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银环分中心等6个核电产业创新平台和江苏省永磁风力发电机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风电产业创新平台。“陶都英才”项目引育新能源产业人才19人,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经理、“赛马”等攻关方式,推动环晟光伏掌握最具前沿性的组件高密度封装叠瓦技术,德融科学技术拥有国内唯一的柔性薄膜砷化镓光伏电池量产技术,江苏银环核1级高温气冷堆超长盘管级套装技术、核2、3级传热管生产技术领跑全国。

  4.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023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年度重点项目21个,占全市重点项目总数量的10%;总投资257.33亿元,占全市重点项目总投资额的11.78%,其中总投资106.78亿元的环晟新能源“年产11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江苏巨贤“高性能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制造一期”项目,总投资31亿元的江苏中环“年产30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我市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良好成效,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但对标无锡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任旧存在创新水平不高、企业质态不优、要素保障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是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新能源产业整体科研能力、技术储备水平仍然较弱,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首台(套)设备的研发不足,新能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力较弱。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质效不高。新能源企业产品多数侧重于科技含量、附加值均相比来说较低的硅片、光伏玻璃等产业链前段,企业利润和对上贡献均较少。2022年,新能源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14.8亿元,但企业利税总额仅约7亿元,占据营业收入比重仅为1.7%。三是发展要素保障不够。金融对支撑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力度不够,金融理财产品对客户服务产品较为单一;同时,新能源项目的用地、用能、环境及工业污水处理等要素保障仍需加强。四是产业体系不平衡。光伏“一业独大”,产业规模占比超过90%,风电、核电、氢能、储能产业规模较小。同时,产业主要集中布局在宜兴经开区,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89.4%。

  从技术趋势看,新能源日益成为全世界产业风口。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低碳零碳成为全世界共识,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多种能源集成组合、融合匹配、智慧运维、供需互动、多网融合等系统集成技术加快突破,推动新能源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日益降低,产品应用场景范围日益扩大,全球新能源革命正处于行业发展风口。

  从市场前景看,我们国家新能源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前,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新能源赛道面临重新洗牌,光伏、风电产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氢能、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后起之秀加速突破。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风电、光伏和核电在电力装机和发电量中的占比将明显提升,新能源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占总发电装机量比重将超过70%。

  从区域竞争看,推动新能源产业提速发展迫在眉睫。我市位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毗邻地带,发展新能源产业既“左右逢源”,同时也将直面上海、苏州、杭州等制造强市的产业夹击和虹吸。宜兴虽然在光伏制造等领域走在全市前列,但对标苏州张家港、南通如皋、常州金坛等氢能、新型储能先发城市,新能源产业细分赛道布局略显滞后,迫切地需要借势而为、提速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构建“1+2+N”新能源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光伏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氢能、储能产业,培育发展风电、核电和新能源配套等重点领域),系统实施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建链育链强链、产业集群培育、先进制造赋能、应用场景示范和发展要素支撑六大工程,推动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路径,发挥大尺寸硅片、光伏组件制造优势,加快延伸发展光伏逆变器等高的附加价值环节,加强产需对接和交流合作,推动光伏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氢枫科技等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电解槽、氢气压缩机、固态储氢车等装备研发制造,推动氢能与储能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

  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总实力明显提升,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0个,新增培育4家产值收入超10亿元的头部企业、5家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建成中环宜兴产业园,重点园区、经济发达镇打造形成一批各具特色新能源产业园,加快建成创新引领、智能高效、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1.提升光伏制造发展质量。围绕产业链缺失的中下游环节,积极招引新型电池、光伏逆变器、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生产设备及生产配套设备,完善产业生态。坚持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支持企业加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产线建设,推动光伏产业加速向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转变。依托中环系企业未来的发展高效、智能、安全、可靠先进组件,扩大半片、叠瓦、多主栅、无主栅、金属穿孔卷绕(MWT)等特色高端产品规模,推进单晶钝化发射器和后部接触电池(PERC)等工艺升级,开发N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 Con)电池、异质结(HJT)电池、钙钛矿电池等新型电池产品。加快发展溶液涂布设备、真空镀膜设备、丝网印刷设备、激光设备、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扩散炉等光伏制造设备。到2025年,形成光伏组件产能11GW。

  2.发展高的附加价值原辅材料配套产品。支持中建材(宜兴)、帝科股份等公司发展轻薄光伏玻璃、导电玻璃,导电性能好、性能好价格低的低温银浆、银包铜、电镀铜等产品,以及轻质高强边框和支架等辅材产品。鼓励建设组件回收利用示范线,提升光伏生产运行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3.鼓励发展新应用。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着力推进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等试点示范,支持光伏智慧运维,不断深化光伏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氢能装备制造。支持氢枫科技等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安全、低耗的高密度、轻质固态氢储运研发技术,发展轻金属合金储氢等装备产品,积极引进石墨烯储氢、碱性水电解槽、高压储氢瓶、车载储氢系统等氢能材料和装备制造项目。

  2.加快发展氢能制备及提纯能力。充分发展利用灵谷化工等企业副产氢优势,攻关氢气回收、提纯利用技术,前瞻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逐步的提升氢气产出量。加快招引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研发技术项目,攻克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技术成套工艺,鼓励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和低谷电力制氢。

  1.提升氢能与储能电池性能。加快招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制造、氢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动力系统集成等相关项目,着力发展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双极板、密封材料、连接体等关键材料产品制造,实现氢燃料电池制造突破。瞄准储能电池制造,支持远东电池二期、巨贤合成材料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管理控制管理系统等装备制造项目,前瞻布局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新型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安全可靠、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储能电池,加快形成规模化产能。到2025年,储能锂电池产能达到5GWh。瞄准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储能系统关键环节,提升新型储能管理系统开发能力。

  2.支持发展物理储能。依托华东宜兴抽水蓄能等企业,培育发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物理储能技术,研制大型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宽负荷压缩机技术、高负荷膨胀机技术、先进复合材料飞轮技术、高速高效电机技术、磁悬浮轴承技术、飞轮阵列技术,重点提高物理储能的单元储能容量、功率和效率。

  1.加速培育风电产业。风机制造,全力发展5MW及以上高可靠性、易维护的风力发电机、风电机组、机舱罩等产品,积极招引高性能硅钢片、主轴、轴承等配套产品,突破主轴承、控制管理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部件技术,推动产品国产化替代。到2025年,配套风电电机产量20GW(4000台)。关键零部件制造,加快招引分段式叶片、碳纤维叶片,传递功率高、扭矩大、寿命长、支撑能力强的齿轮箱,变流器、轮毂、高塔筒和分瓣式塔筒等风电零部件制造项目,拓展布局大功率控制管理系统、传动系统、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叶片新材料等制造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2.大力培育核电产业。核电配套设备制造,依托江苏银环、宝银公司、希捷科技、锐成机械等企业,发展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电力仪表、控制设备等电气设备,以及核级高强度紧固件系列新产品、核级不锈钢管、核级容器、合金钢管、核电密封件等新材料产品,不断开拓涉核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核电检测服务,围绕核电关键零部件检测门槛高和企业实际要,引导核电关键零部件检验测试的机构来宜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形成核电设备、材料的品质检测、核技术应用产品检验测试及服务能力。

  3.持续壮大新能源电缆产业。加强直流端单芯光伏电缆及线束和逆变器用多芯光伏电缆研发制造,海上风电电缆、10kV及以上耐扭曲电缆和风电电缆线束研发制造,以及轻量化、高载流量车用电缆和充电桩用大功率直流充电电缆研发制造,加快高导热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4.积极发展新能源通用设备及材料产业。重点开发空气悬浮鼓风机、磁悬浮鼓风机、MVR市场中蒸汽压缩机/鼓风机、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等风机,积极开发具有高效率节约能源、流量可调节范围大、结构紧密相连、噪声低、节约能源的效果好的新型高速离心风机。

  1.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积极借鉴常州、苏州等新能源强市成功经验,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争取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中心、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来宜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一批集科学研究、应用研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新能源省级创新平台达20个,其中光伏领域达到10个,核电领域达到5个,风电领域达到2个,氢能与储能领域达到3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园区、镇、街道)

  2.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环晟光伏、华晟新能源、帝科电子等单位,加强与晶澳科技、隆基股份等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清单,系统整合资金、技术、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采用定向择优、联合招标、股份合作等方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华永电机等企业加强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院校合作,突破主轴承、控制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提升风电电机制造产业链安全性。鼓励新能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深化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到2025年,每年实现5项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各园区、镇、街道)

  1.光伏电池关键技术。围绕提升TOPCon电池发电效率和产品良率,攻关隧穿氧化层均匀性控制、多晶硅掺杂以及绕镀清洗等关键技术。围绕实现HJT电池大规模产业化,攻关透明导电氧化物膜(TCO)、非晶硅薄膜、本征富氢非晶硅膜制备等关键技术。钙钛矿电池重点攻关钙钛矿/硅、钙钛矿/铜铟镓硒、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

  2.氢能关键技术。围绕制氢、储运氢等关键环节,攻关化工副产制氢和提纯技术、金属固态储氢等关键技术。

  3.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先进储能充放电、通信装置、系统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展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物理储能技术研究。

  3.推进重大创新成果转化。围绕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来宜建设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支持重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共同实施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加快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人、专利服务、知识产权运营、咨询评估等机构或组织,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能源技术交易平台。加强科技成果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便捷通道,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试点,指导新能源企业组织快速预审备案、快速确权、快速维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1.招引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围绕新能源产业强链、造链和生链,制定产业链企业招商目录和地图,依托本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点项目上下游,招引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优质项目。围绕做强高效组件、高效电池制造,吸引通威、爱旭等光伏电池企业来宜投资,逐步提升先进产能比重。围绕做强风电电机制造,吸引头部配套企业落户。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储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落户投资,做大储能产业规模。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需要,招引一批重大平台项目、有效支撑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制定和完善新能源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协调、调度及监管等制度,对新能源在建重点项目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推动新能源重点项目尽早投产达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园区、镇、街道)

  2.培育壮大产业链企业。实施新能源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小升高”、“高升专”,围绕光伏、风电、核电、氢能与储能等细致划分领域,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华永电机、宇众新能源等企业加快做大规模,促进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规上企业达到40家,涌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打冠军”企业。充分的发挥长期资金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上市。积极引进市外企业在宜兴设立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打造总量大、能级高、环境优的新能源总部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各园区、镇、街道)

  1.光伏重点企业:环晟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无锡中环应用材料有限公司、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宜兴市王者塑封有限公司、江苏宜兴德融科技有限公司等。

  4.核电重点企业:宝银特种钢管有限公司、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江苏希捷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金环科技有限公司等。

  3.推动产线迭代升级。鼓励光伏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利用新一代生产技术路线或先进制造技术改造现有产线,置换低产出、低效率、高耗能的光伏组件、光伏电池、多晶产线等落后产能,实现业态更新与价值延伸。支持风电电机制造瞄准产品研制设计、仿真、测试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积极应用云计算、机器学习、预防性维护策略等先进的技术,推动产线迭代升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远东电池等电池企业进一步扩能增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1.高品质建设集群承载区。支持经开区、环科园积极应用新能源、建筑、交通等多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实践,开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率先推进建设“绿电”产业园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支持中环宜兴产业园重点发展太阳能单晶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规划建设宜兴市氢能产业园(宜兴零碳科技产业园),做大氢能相关产业。完善价格、土地、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新能源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等资金支持,重点园区、经济发达镇要大力打造形成一批各具特色新能源产业园。(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宜兴生态环境局,各园区、镇、街道)

  2.提升集群配套服务能力。围绕光伏、风电、氢能等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推动相关科研单位、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在集群有效集聚,建设一批现代物流、信息数据、交易会展等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集群配套服务能力。加强新能源产业检测认证合作,吸引国内外知名检验测试的机构来宜发展,开展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品质量、合规性、碳足迹等检验测试认证,提升计量、检测和试验研究能力。聚焦新能源产业集群上下游中小企业现金流、材料供应等实际问题,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措施和解决方案,切实增强集群抗风险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园区、镇、街道)

  3.加强集群协同生态建设。推动智慧能源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手段,建设和推广新能源大数据交互和服务平台,推动更多中小型电站业主、新能源应用企业接入,加快数据资产运营和交易,实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高效管理。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支持中断负荷、能效电厂等新型主体,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建设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适合新能源发电的虚拟电厂,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微网、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能源资源的聚合和协调协同优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宜兴供电公司,各园区、镇、街道)

  4.统筹优化集群空间布局。立足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和布局现状,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积极打造“两核多点”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两核。以宜兴经开区为核心,围绕光伏、氢能与储能、风电、核电、新能源配套等特色领域,不断招引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高水平建设江苏零碳科技(氢能)产业园;以宜兴环科园为核心。依托中建材(宜兴)、氢枫能源等企业,重点发展光伏玻璃、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氢能和储能等领域,全方面提升光伏、氢能与储能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新能源产业两个核心增长极。多点。支持度假区、徐舍镇、官林镇,以光伏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为主,发展光伏组件、电池材料、新能源用电缆等重点领域;鼓励杨巷镇、新建镇侧重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应用,其他相关板块也要因地制宜布局、发展、应用新能源产业及产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宜兴生态环境局,各园区、镇、街道)

  1.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引导新能源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利用工业机器人、数控装备等实施工艺和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务系统上云、设备上云和模式创新。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主动承担国家、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项目,建设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鼓励发展新能源智造共享模式,支持建设制造共享平台,推动新能源装备产能和销售订单的精准对接,引导新能源企业提升智能化发展思维和服务意识,通过数据管理,推动生产向柔性化、智能化转变,推动产品向定制化、服务化转变,实现生产方式迭代式创新。鼓励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培育引进一批专业提供咨询诊断、规划设计、流程再造、工程实施、项目监理等服务的智能制造服务商。到2025年,全市重点新能源企业产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2.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围绕光伏、风电、氢能等领域,开发和应用轻量化、无害化、资源节约、易制造、易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设计技术,培育绿色设计试点示范企业。鼓励企业革新传统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使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选用绿色材料,推广高能效产品和设备,全面实现清洁生产。鼓励环晟新能源、远东电池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退役组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示范线,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绿色发展,推进新能源产品回收利用。鼓励发展绿色制造服务,围绕机电设施改造提升、能源替代及高效利用等领域,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绿色制造服务机构,提高新能源绿色制造综合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3.提升精品制造能力。引导新能源企业热情参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实施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推动企业加强与省光伏行业协会、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协会、无锡市新能源商会、无锡能源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合作,联合制定一批新能源团体标准,增加新能源标准有效供给。推进“宜兴质造”品牌建设,培育和遴选一批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推动新能源产业“宜兴制造”向“宜兴质造”转变。(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各园区、镇、街道)

  1.持续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以宜兴环晟5.5MWp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官林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为示范,在宝银特种钢管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重点板块,推广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稳步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对标大唐宜兴杨巷(80MW)渔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示范,加快建设华能兴建宜兴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建镇100MW生态化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等建设及并网,推动光伏发电与建筑、农业、交通、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到2025年,累计光伏装机并网容量达到83万KW,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12万KW,其中党政机关屋顶安装0.1万KW,学校、医院、村(居)委会、企业等公共基础设施机构屋顶安装0.5万KW,工商业屋顶安装11.3万KW,农村居民屋顶安装0.1万KW。(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商务局,各园区、镇、街道)

  屋顶光伏。实施“光伏发电进机关”行动,推动建设节约型机关;实施公共服务场所“光伏+”行动,加快推进校园、医院、大型商超、广场等场所光伏屋顶建设;实施“光伏+工业生产厂房”行动,支持光伏组件等高能耗工厂安装光伏电站,盘活固定资产,节约峰值电费。

  光伏停车场。有序推动全市地上停车场、电瓶车棚实施升级改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创造出清洁光伏能源供电动车充电、灯光照明和并入电网。

  水面光伏。推动全市水塘、湖面等水域,采取“渔光互补”建设模式,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协同增效,达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

  2.积极开展氢能应用示范。探索规划氢能公交示范路线,在货场、物流园区等运输量大、行驶线路固定区域,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应用。拓展清洁低碳氢能在冶金、化工等行业替代的应用空间,探索氢能在工业生产里的应用,鼓励装备制造领域应用氢能动力。开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应急备用电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与热电联供、氢燃料电池与小型燃机联合循环分布式发电等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用事业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各园区、镇、街道)

  氢能源车。快速推进全市加氢站建设应用,支持首座加氢站建设运营,有序推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出租车、网约车由氢能源车辆代替,支持城市观光、旅游接驳、景区摆渡等场景开展燃料电池大型客车、两轮车示范应用,快速推进氢能源车在公交车领域先行示范应用。到2025年,力争建成加氢站1座,首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路正式启动。

  氢能船舶。发挥宜兴港通航优势,探索推动建设加氢港,推动氢燃料船、船用氢燃料发动机等应用示范。

  3.加快建设储能应用示范场景。探索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商业模式落地机制,支持工业园区、大规模的公司建设用户侧独立储能项目。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发展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应用,推进一批光储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和储能电站项目建设,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光伏发电、储能电站协同调度,大力推动储能系统商业化应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宜兴供电公司,各园区、镇、街道)

  家庭储能。支持远东电池等企业面向家庭储能应用场景,提升50AH软包电池、高性能电芯等产品制造能力,构建电芯-模组-系统垂直一体化研发生产能力,打造便携式移动电源、户用储能等核心产品。鼓励全市居民用户加强家庭储能应用力度,探索多户共建共享储能应用模式。

  户外光充储。推进5G基站、数据中心、充电设施(换电站)、电动汽车、工业园区等领域和场所“光储充”多元化应用,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削峰填谷、需量管理、备用电源、光储充一体化等功能,提升用户用电可靠性。

  抽水储能。持续保持江苏省首座百万装机规模的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铜官山抽水蓄能电站稳定运行,加强电站的日常运维服务,充分的发挥电站对全市电网调峰、填谷、调频等积极作用。

  4.推进新能源产品回收利用示范。鼓励新能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开展产品资源再生利用、新型回收技术开发研究,建设组件回收利用示范线,形成规模化效应。支持企业制定光伏组件、储能装置等回收标准,明确和规范回收责任、退役指标、回收技术和工艺技术要求,妥善处理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重金属等问题。推动新能源产品回收利用首台(套)装备示范应用,加快先进回收技术装备推广。鼓励企业在宜建立动力电池回收试点示范中心、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低碳教育示范基地,打造新能源再生利用示范品牌。(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宜兴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园区、镇、街道)

  1.加快集聚创新人才。大力引进高品质人才,完善“双招双引”激励办法,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及引才政策,推动新能源高端人才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来宜创业。积极培育专业技能人才,依托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机构,探索开展新能源专业学科建设,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企业见习实践,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开展专门人才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优化配套资金、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等人才服务政策,定期举办中国陶都乡贤人才发展大会、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等活动,推动更多新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宜兴。(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园区、镇、街道)

  2.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探索成立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对新能源企业组织股权投资。支持合乎条件的新能源企业发行绿色企业债、公司债、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业务。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鼓励银行对新能源行业提供融资服务,创新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企业中长期贷款、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新能源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全市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园区、镇、街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宜兴市新能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产业链工作专班,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牵头研究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关键目标和重点任务,协调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问题。各板块、市有关部门按照统一协调、上下衔接的要求,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抓好重大事项推进落实。各板块聚焦规划重点任务,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要素保障,推动规划各项指标和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服务中心等,各园区、镇、街道)

  (二)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向上争取,密切跟踪国家、省、无锡扶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打好保障政策组合拳,推动宜兴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本计划与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电网等有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强化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多部门参与协商机制,协调推进计划实施。同时围绕计划中明确的重点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需求,为其预留用地、用能和环保指标,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对新能源产业应用示范、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制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给予支持。经开区适时举办新能源产业峰会,邀请业内头部企业、专家学者、科研院校等共讨行业发展,全方面提升新能源产业影响力;强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宣传,适时组织市内外媒体开展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政策宣传、新闻报道、专题报道等,介绍宜兴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营造新能源发展氛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宜兴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委宣传部,各园区、镇、街道)

  (三)完善跟踪评价。完善新能源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健全信息互通机制,定期组织新能源产业专题调研,实现对发展动态和运行形势的监测分析。定期对计划推进情况做阶段性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建立新能源产业培育督查机制,研究探索将相关指标纳入全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考核,形成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2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布2023年度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名单的通知。原文如下: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23年度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3〕3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建议。文件提出,加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在光照资源丰富地区推广“光伏+”模式,在保证厂区建筑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厂区屋顶、处理设施、开阔构筑物等闲置空间布置光伏发电设施。

  12月28日,河北邯郸供电公司在涉县建设的兆瓦级微电网示范项目投入运行。该项目配置了2兆瓦/4兆瓦时储能装置,接入3160千瓦水力发电机组、3.51兆瓦光伏发电装置,是河北省首个水光储绿色微电网示范工程。年初以来,针对涉县合漳乡小水电、光伏发电资源丰富的特点,邯郸供电公司通过储能调节,优化负荷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2月28日,天津武清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以下简称《设计》)的通知。《设计》指出,打造低碳城市。规划构建低碳家园总体框架,集成多项减碳技术。根据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资源条件,构建多级分布式智慧能源微网体系,提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1日,新型智能化城镇配电网项目在贵州省兴义市桔山街道天鹅湾建成投运,这是南方电网新型化城镇配电网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同时也是贵州首个“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电动汽车”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据悉,该项目由南方电网贵州兴义供电局城区分局建设,是贵州首个城镇纯直流车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11日,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镇江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提升电网输送消纳能力。快速推进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探索适应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新型有源配电网网格化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14日,工业与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2023年度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名单公示。原文如下:2023年度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名单公示按照《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3〕22

  12月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欧合作伙伴对话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以“共塑绿色发展新动能”为主题,邀请相关行业中欧企业负责人一同探讨深化中欧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务实合作。活动现场发布了中欧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典型案例(共10个),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的南沙“多位一体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6日,铜川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实施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以市级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产业链条,推动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近年来,海岛经济社会快速地发展,电力需求量开始上涨迅速,对海岛的供电能力和用电成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逐步降低海岛用户用电成本,持续优化海岛用电营商环境,近日,南方能源监管局督导广东电网公司快速推进统一的海岛电价政策和收费标准。南方能源监管局要求广东电网公司,一是格外的重视海岛用电成本

  1月1日凌晨0点0分,冷水江经开区增量配电试点区域内用电客户数据资料成功导入新华供电冷水江公司营采一体化系统并上线运营,标志着新华发电首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进入实质运营阶段。冷水江经开区增量配电试点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全国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自2019年4月15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华中监管局发布关于印发《湖北源网荷储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的通知,启动条件为省内基本调峰资源用尽需要调用有偿调峰资源时。包括深度调峰(填谷)交易、启停调峰交易、削峰交易等品种。推进现货市场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融合发展。现货市场试运行期间,未参与现

  1月1日凌晨0点0分,冷水江经开区增量配电试点区域内用电客户数据资料成功导入新华供电冷水江公司营采一体化系统并上线运营,标志着新华发电首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进入实质运营阶段。冷水江经开区增量配电试点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全国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自2019年4月15

  2023年12月31日,随着我们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陕西榆林奕辰光伏电站并网,西北地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亿千瓦,占比超过50%,西北电网成为中国首个以新能源为发电装机主体电源的区域电网。2023年,西北电网新能源投产容量近6000万千瓦,为过去3年的总和,新能源装机占比和

  2024年1月2日,位于重庆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科城智充·龙马超充站”正式投用,据悉该站是重庆首个集“光伏、储能、充电、放电、换电、电池检测”六位一体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站。该站充电总容量达22000千伏安(KVA),布局20兆瓦(MW)电化学储能场景,是重庆投用的功率最大、功能最齐备的超充站。

  近日,国家科技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举办了2023全国AI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CICAS)总决赛,由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网智研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开展的《基于AI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调控方案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该项目立足新型电力系统传统调

  滨海能源1月2日晚间公告,公司子公司翔福新能源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批准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指标,新增负荷为翔福新能源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最大用电负荷为52万千瓦,年用电量28.9亿千瓦时,配置市场化并网新能源58万千瓦,其中风电45万千瓦、光伏13万千瓦,配建电化学储能11.6万千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023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海北刚察12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二期30万千瓦光伏项目及配套110千伏升压站(仁佳变电站)均已完成带电调试,具备全容量并网投运条件。据悉,该项目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东北约40千米处的热水工业园区内,项目建设开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该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其中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技术、装备及产品,有利于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包括增量配电网建设、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

  2023年12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实施内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10个市场化新能源项目的通知,总计新能源规模583.5万千瓦。全文见下: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实施内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10个市场化新能源项目的通知内能新能字〔2023〕1302号

  12月27日19:58,中核汇能青海德令哈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33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光伏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以西约20千米的光伏(热)产业以内及周边区域,平均海拔3100米,占地7409亩,2023年6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于12月27日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全部

  “汇报调度中心,我站新建太阳能发电单元具备投运条件,申请并入电网”。12月31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府谷县的奕辰光伏电站共计25万千瓦光伏单元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奕辰光伏电站并网后,西北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1亿千瓦,占比超过50%,西北电网也成为中国首个

  近日,国家科技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举办了2023全国AI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CICAS)总决赛,由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网智研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开展的《基于AI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调控方案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该项目立足新型电力系统传统调

  2023年12月27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指挥中心建成启用,对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备极其重大作用。这也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首家“数智化”综合性生产指挥中心。据介绍,国网甘肃电力指挥中心涵盖业务全面、装备技术先进、布局规模大,是集电力应急保障、电力设施监控、客户服务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7号令出台,公布了《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24年本)》),该目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同时,《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19年本)》)废止。《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12月25日,内蒙古电网装机超一亿千瓦,实现历史性突破。这是一个几代内蒙古电力人为之拼搏奋斗的目标。20多年前的2002年8月,呼和浩特丰泰发电公司2号20万千瓦机组正式移交生产,标志着内蒙古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一个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的少数民族地区。从一千万到一亿,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已经2023年12月1日第6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同时废止。以下为北极星电力网梳理的鼓励、限制、淘汰类电力相关联的内容:鼓励类四、电力1.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800千伏及

  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2023年,有哪些新政出台,支持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呢?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2023年重磅政策,以飨读者。为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防范电力生产事故,国家能源局组织电力行业相关的单位及部分专家,根据近年来电力生产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电力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结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国网山东电力将聚力“五个示范”,打造“山东样板”,贡献“山东方案”。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作为沿海经济大省,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山东持续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山东在能源绿色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3年12月26日,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丽水市电力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双碳”目标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载体的能源互联网,形成1000千伏“核心枢纽”、500千伏“东西互济”、220千伏“可靠双环”、各电压等级协调发

  2023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大会电力与天然气低碳发展论坛27日在成都举办。论坛开幕上,四川屏山县王场220kV变电站被授予四川省首个碳中和变电站,四川零碳变电站评价团体标准编制真正开始启动。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衡彤致辞中表示,电力产业和天然气高水平发展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承担着保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次出现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会议部署的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释放出持续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突出科学技术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的强烈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创新发展的论述让科技工作人员

cache
Processed in 0.003678 Second.